南宫国际













行走黄河系列之九 | 东营:保护黄河,就是保卫家园 、发展家园

2019-11-26 15:41:37 73

行走黄河系列之九 | 东营:保护黄河 ,就是保卫家园、发展家园

  东营 ,这个由黄河冲积形成的靠海城市依托大海、面向大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也一直在与大海“搏斗”——黄河水充足,海水就不能蚀退土地;黄河水匮乏,海水就大举入侵岸线。对于东营,修复和保护市内流域 、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系统显得更加紧迫,简单说 ,保护黄河,就是保卫东营、发展东营。

  9月18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提出 :“下游的黄河三角洲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作为“黄三角”核心城市的东营,把这次讲话看成是城市发展的重大契机,一系列规划、行动已准备就绪 ,蓄势待发。

  从自然地理角度看,近代黄河三角洲是以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尔河口 、南至支脉沟口的扇形冲积地区;而在经济战略地位上 ,“黄三角”包含更广泛的城市群 ,它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我国第三个大河三角洲经济增长区 。但无论是哪一层面的含义 ,东营都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

  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不同 ,国务院在2009年通过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 ,要发展“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这就确定了东营不能走高耗能的老路 ,相反要在坚持高效利用资源和生态环境改善这条主线的前提下建设“经济区” 。

  实际经验中 ,东营更早地贯彻了“生态优先”的城市发展模式,有效保护了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

  “我记得90年代的时候,黄河缺水 、长期断流,尤其是一些工业生产设施和道路堤坝的修建隔断了黄河和两侧湿地的横向联通,长此以往 ,湿地不能得到有效补给,便不断退化。”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管委会高工朱书玉回忆,他在这里已经工作了30多年 。

  在那之后,东营分两批共投资建设了15万亩湿地生态补水项目。朱书玉记得非常清楚 ,“没有补水的时候,丹顶鹤只有十来只,注水后第一年,丹顶鹤就出现了一百多只 。”再往后 ,白鹤来了 ,连全世界只有三千多只的东方白鹳也被黄河三角洲吸引,在这里成功筑起了它的第一个鸟巢。

  如今,总面积15.3万公顷的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拥有了“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中国黑嘴鸥之乡”两个宝贵的头衔,每年贡献三百多只东方白鹳雏鸟 ,数量占世界的1/10 ,黑嘴鸥最多达7186只,几乎占全球数量的一半 ,是全球第二大黑嘴鸥繁殖地 。

  持续生态补水效益显现的同时 ,保护区内各项生态环保督察检查纳入省级问题清单的问题已整治完成近80%。以石油化工为支柱产业之一的东营 ,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油田生产设施问题中,陆域部分1555处油田设施全部整治完成,海域部分926处油田设施正在整治,海域部分实验区的生产设施目前已累计退出132处。

  不仅如此,东营下定决心还黄河一个干净 、整洁的面貌。2017年以来,东营将“清违整治”作为河湖管理的重中之重,共清理黄河四乱问题61处 ,清违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在近期开展的“清违整治回头看”行动中,东营排查黄河问题16处,涉及违法违规面积达15300平方米,有效维护了黄河水域岸线安全。

  在东营市水务局副局长张兆印看来 ,生态环保意识早已扎根在东营人的脑海中,“东营是退海之地,海水一日两潮,入侵频繁,土地盐渍化严重 ,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让我们不缺保护黄河的自觉性,我们缺的是黄河水。”

  维护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健康,必须依靠引用黄河水 。然而目前,东营的引黄指标紧张,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尚有困难,支撑景观 、涵养生态用水更难保证 。张兆印表示,“把东营打造成一个水源地,依托现有的引黄设施和引黄能力,实现跨流域水资源的空间平衡将是东营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

  而在今年8月,横扫半个太平洋的台风“利奇马”造访东营 ,更加印证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脆弱。东营年降水量平均540mm左右,“利奇马”一次就带来了342mm的降雨,超过历史最大值——到处一片汪洋,到处一片狼藉。这次台风导致东营农作物受灾面积超248万亩,水产养殖损失约45万亩,停产工矿企业378个……直接经济损失576074.55万元。

  2019年8月11日,因台风“利奇马”影响,东营市沿海发生特大台风风暴潮灾害,潮水位达到黄海高程3.33米,比橙色警戒水位高0.25米 ,城东海堤和垦东海堤发挥了巨大作用。

  9月18日,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提了不少有关黄河三角洲的内容 ,这给了东营巨大的支撑和动力。经过专家科学研讨和论证,东营已新制定了不下十个方案和规划,包括《全面建设生态城市“五水统筹”规划》《无内涝城市建设规划》《2019-2020年黄河三角洲应急生态补水实施方案》等等,张兆印透露,部分方案已在最后的审核阶段 ,不出意外将很快出台。

  在生态补水方面,东营估算 ,到2020年6月 ,包括黄河现行流路、刁口河流路等生态区域在内的黄河三角洲应急生态需水量将达到5.35亿立方米 。这种情况下,东营将充分利用汛期、小浪底水库腾库期、调水调沙期和农闲季节等大河流量较大时,根据生态保护的轻重缓急 ,按次序进行相机补水,减少与工农业生产生活供水矛盾,充分发挥黄河水资源综合效益 。

  在湿地保护方面,东营将以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为重点,建立黄河湿地生态保护轴、滨海生态带、河渠库塘网,以及修复星罗棋布的点状、小微湿地的“一轴一带一网多点”生态格局,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增湿地保护面积400平方公里 ,湿地保护率达60%以上,确保海洋生态红线面积不减少、自然岸线保有率标准不低于40% 。

  值得一提的是,东营天鹅湖城市湿地规划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将于2020年底完工 。工程建成后,湿地可蓄滞22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雨洪水,总蓄滞洪能力4000万方,这将大大增强中心城区防汛排涝能力 ,降低中心城区洪涝灾害风险 ,为东营建立“无内涝”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正全力准备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的申遗工作,力争2023年申遗成功。”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奎滨表示 ,10万亩湿地恢复工程、珍稀濒危鸟类栖息地保护工程都已经“安排上了”。除此之外,自然保护区还将实施水资源配置和水系连通项目,打造刁口河故道生态河和黄河生态廊道,促进湿地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让黄河成为造福东营的幸福河 。


友情链接





XML地图